“减少课程式教育,增强学生社会和情感技能 ”?澳洲中小学教育能否在此国际新趋势下,突破重围?

2019.04.18 教育资讯 浏览 1066

微信截图_20190418110734.png

目前,世界中小学教育领先国家正在鼓励对中小学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如减少中小学课程内容的数量,并增强学生社会和情感技能,以便使学生能应对快速变化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这些最新的国际中小学教育策略趋势也正受到新南威尔士州中小学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密切关注。尤其新南威尔士州的教育部门正在对该州幼儿园至12年级的课程进行30年来首次的审查。

微信截图_20190418110613.png

虽然大多数国家正在努力解决这些类似问题,如在教授现有课程内容的同时,将培养学生数字化和人际交往技能作为教学重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教育和技能部主管Andreas Schleicher表示:芬兰、新加坡等一些国家正在提出解决方案。

Schleicher先生在迪拜全球教育和技能论坛上表示:“在某些国家,学生需要学习16个知识点。但如果你看一下那些中小学教育质量领先的国家,他们的老师只会教学生一到两个问题,力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的本质,然后学生就可以在家里练习。”

以正式废除中小学课程教育,成为世界第一个摆脱学校科目的国家芬兰为例,芬兰的中小学学生学习花费的时间只有美国中小学学生的一半多一些。但是当观察芬兰中小学学生每小时学习的效果,很显然芬兰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芬兰自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了实际场景主题教学:学生们的课堂就会变得像开会一样进行话题讨论。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针对15岁学生每3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中,芬兰青少年连续两届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称霸,解决问题和数学能力则位居第二。

微信截图_20190418110627.png

芬兰的孩子7岁以前在日托或家里学习,7岁才开始正式上学,为OECD国家中入学年龄最大的国家。“上学赶早不赶晚”似乎是中国家长的共识,现在竞争如此激烈,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入学晚对于将来就业产生劣势。

而芬兰教育界认为,盲目地让孩子过早上学,如果孩子心智还不成熟,会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芬兰规定,孩子年满7岁才能入学。不满7岁的孩子应把时间更多用于玩耍、户外活动上,而不是学习知识上,这样日后才能产生更多创造力、逻辑思考能力。

芬兰小学生的作业都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老师更倾向于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消化知识,而不是布置很多作业习题。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芬兰学生在家庭作业上所花费的时间较少。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14年曾对全球15岁青少年进行一项研究,芬兰学生每星期用于家庭作业的平均时间为2.8小时,美国学生每周作业平均时间为6.1小时。

微信截图_20190418110652.png

同时,芬兰的学校上课时间也很短,一天上学只有4个小时。这在所有西方国家里都算短的。但30%的孩子在他们开始学习的头9年里会受到老师和学校额外的教学帮助。并且一个老师会一直(一至六年级)跟随一个班级,这样老师就有几年的时间来观察学生,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芬兰教师相信学习并不仅仅发生在教师的正式课堂中,孩子在课外、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学到更多。比起学习知识,芬兰人相信明白如何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一起解决问题,这些更为重要。

因此,芬兰的小学生一般只上半天课,下午半天参加课外活动和娱乐俱乐部,或由老师们教会他们必要的社交技能,让学生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讲礼貌等等。

芬兰学生在整个小学和中学教育过程中,只有在高中最后一年的年底会参加一次标准化考试。芬兰老师认为,他们对学生的了解远比考试准确。所以,也只有在班主任同意的情况下,六年级以下的学生才能参加区域性的联考。

微信截图_20190418110639.png

相比之下,很多国家都无法做到这一点。比如美国在“不让一个孩子落下”的方针指导下,要求三年级至八年级的学生每年进行标准化考试,以追踪其表现。

这也是澳洲国内当下要求废除全国中小学NAPLAN统考的主要原因:不断的考试测验不会让学生变得更聪明,反而会在学校中创造出“为了考试而教学”的氛围。

总之,作为全球教育探索者中的先锋,芬兰的孩子上学最晚、假期最长、作业最少,但这种中小学教育体制却培养出了“整体表现全球第一”的中小学生。其中的经验和做法,的确值得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研究与借鉴。

微信截图_20190418110705.png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和技能部主管Andreas Schleicher对此表示:“这是不同做事方式的问题。 在中国,教师每周教授11到16个小时,然后他们将花费很多时间与学生和同事一起单独学习,从而提高其专业水平。而在日本、新加坡、芬兰,教师单独辅导学生所花费的时间也要比其教学时间多得多。”

同时,Schleicher先生指出,伴随着教学重点的变化,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估测试系统也需要改变,如要包含开始被学校重视强调的社交和情感技能评估部分。如果评估测试不能与时俱进迭代更新的话,无疑也会影响新教育理念与改革的推广。

教育是每个国家的命脉,尤其是国家的基础教育是决定该国今后发展命运的重中之重。这也是近几年来澳洲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对该国中小学教育系统、全国NAPLAN中小学统考制度频繁反思要求改革的原因。

微信截图_20190418110724.png

除去各国国情以外,澳洲中小学教育改革在借鉴世界中小学教育强国以后,需要继续在师资、课程设计、教育评估等多方面下手,以期在此次联邦教育部对本国中小学教育重审中获得实质性的突破。

版权声明: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澳大利亚教育观察